考古调查
您当前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学术天地 > 考古调查
东乡县大树乡黄家村清代清真寺调查简报

甘肃省文物保护研究所    临夏州博物馆

 

2015年6月16日,应东乡县民族博物馆的邀请,甘肃省文物保护研究所副所长马晓东、副研究员孙崇玉,临夏州博物馆馆长、副研究馆员马珑,副研究馆员张有财等专业人员在东乡县委宣传部长赵海忠,东乡县博物馆馆长、林家遗址文物保护研究所所长高嘉峻等人的陪同下,前往东乡县大树乡黄家村七社,对该村发现的一座古老清真寺进行了实地调查,现简报如下:

一、地理位置

 黄家清真寺位置图

清真寺位于东乡县大树乡位于东乡县黄家村七社村内,东北面与黄家小学面向而立,中有一条宽约5米的乡村土路相隔。地处偏僻,有简易土路与唐(汪)大(树)公路相通,交通十分不便。清真寺所处地势为西低东高的山坡台地,周边山大坡陡,沟涧层迭,干旱少雨。                 

    二、建筑形制

清真寺坐西朝东,为四合院布局,其中南房和北房为改革开放后新建,旧有建筑为寺门和礼拜大殿。寺门为砖木结构的两面坡筒板瓦顶对开式实榻板门,面宽2.68、进深3、高2.68米,门楣上有简单木雕花,保存基本完好。

  

              黄家村清真寺全景

     

         寺门               清真寺平面图                  

    礼拜大殿建于高0.75米的台地上,为砖木结构建筑,平面呈“凸”字形,为倒抱厦式勾连搭结构,高6.1米,面宽7.3米,进深6.4米。大殿由前殿、歇山式后殿和窟龛3部分组成。

前殿为带前廊硬山式建筑,平面呈长方形,面阔3间,明间面阔2.60米,次间面阔1.75米,通面阔6.1米;前廊步2.30米,金柱至后檐柱进深3米;南北山墙为砖墙,明、次间装修均为六抹隔扇门,其中明间4扇,两次间均为2扇;殿内梁架为六檩前出廊硬山式梁架结构,屋面为硬山顶筒板瓦结构,前檐高3.55米,屋脊距地面高6.07米。

后殿梁架为歇山式结构,平面呈正方形,长宽各3.5米,南、北山墙、后墙为土墙,内部梁架结构为:首先在四墙上的正向大梁之上沿45°再搭建4条抹角梁,每根抹角梁上正中各置一柁墩,老角梁尾搭置于西侧2个柁墩之上,另一端搭于南北角柱上檐檩交界处,每个柁墩上为与第一层大梁平行的三架梁及金檩,东、西三架梁上放置角背和脊瓜柱,柱上安装脊檩,形成五檩歇山式梁架结构。外部西北、东北屋顶两角飞檐翘角,呈半歇山式顶结构,东南、西南角屋顶与前殿屋顶用勾连搭联为一体,使整个大殿屋顶为丁字型屋脊,屋面上覆筒板瓦,瓦当图案分为兽头和梅花、牡丹等花卉,滴水图案为花卉,屋脊上装饰有清代常见的雕花脊筒子、鸱吻、脊兽。

窟龛:大殿最后面砌有一个高1.8米、宽0.8、进深1.3米的砖窟。

                              

礼拜大殿                        前殿梁架  

 

      后殿梁架                     丁字脊 

 

         兽头瓦当 滴水            花卉瓦当、滴水

 

     脊兽、鸱吻                  实地调查

   

 三、访谈情况

据该社村民黄德明(70岁)、黄福(65岁)等老人介绍,该寺除黄家村七社村民外,还有附近三、四、七社共60多户信教群众在此礼拜,这3个社群众以黄姓为主,还有部分唐姓和马姓,其中黄姓祖先为甘肃平凉人氏,先迁居临洮,归皈伊斯兰教后到唐汪镇舀水村,后定居于黄家村,在黄家村已居住达11辈,后一部分人后来又迁居到唐汪镇。该清真寺旧址在山下不远处,后迁建到现址,该寺迁至现址自他们记事起就存在。1959年反宗教特权运动时,该寺由于被辟为村里粮库,才未被拆除。上世纪八十年代后,由于年久失修,屋顶漏雨,信教群众进行了局部维修,更换了屋顶部分糟朽椽子和望板,重新苫背,归拢筒板瓦,但主体建筑仍维持原貌。

四、结语

    调查人员通过对清真寺的梁架结构、建筑风格,脊兽、瓦当、滴水等建筑装饰材料的综合分析,结合当地村民反映的情况,认为该寺具有清代建筑风格,约建于清代中晚期,同时认为这座古建筑构件基本保持原貌,保存完整,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其倒抱厦式勾连搭结构和倒丁字形屋脊在甘肃省清真寺建筑中为首次发现,是两宋流行的“龟头屋”和明清“抱厦”式建筑结构的延续,对研究甘肃古建筑历史具有较大价值。

清真寺,又称礼拜寺,是阿拉伯语(Masdjid)“麦斯吉德”的意译,其意为“叩拜处”,即“礼拜安拉的处所”。临夏清真寺等宗教建筑几乎全部毁于“文革”中,这一建筑能保存至今,实属难得,是临夏州目前发现仅存的唯一一座清代清真寺,填补了临夏州没有清代清真寺建筑的空白。

东乡县文物保护单位负责人表示,东乡县计划将该建筑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并以“不改变文物原状”的文物修缮原则进行抢救性维修。

 

    调查人员:甘肃省文物保护研究所  副所长:马晓东

              副研究员:   孙崇玉

              临夏州博物馆馆长、副研究馆员: 马  珑

              副研究馆员: 张有财

              专业人员:汪滨洪

    陪同调查人员:东乡县委宣传部部长:赵海忠

                  东乡县博物馆馆长、林家遗址文物保护研究所所长:高嘉峻

    照相:张有财

    执笔:马  珑   张有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