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究
您当前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学术天地 > 学术研究
魏元彪:临夏州博物馆馆藏寺洼文化陶器概述

临夏州博物馆馆藏寺洼文化陶器概述


魏元彪


摘  要:寺洼文化是黄河上游青铜时代晚期的一支地方文化,本文对寺洼文化的分布、族属、陶器特点以及临夏州博物馆馆藏的寺洼文化陶器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 寺洼文化  陶器  概述

一、寺洼文化概述

寺洼文化因1924年安特生最初发现于甘肃临洮县衙下集镇寺洼山而得名。寺洼文化陶器经碳14测定,其年代为公元前1400-公元前700年,其主要分布于黄河上游及支流洮河、大夏河、泾水和湟水等流域以及长江支流白龙江、岷江等流域。这一时期中原地区已进入青铜时代,社会经济有了很大发展,然而在西北地区,虽不乏铜器出现,但就整个社会发展水平来看,却仍处于以陶器为主的时代,其社会形态与辛店文化基本相同,居民聚落已具相当规模,经济以农业为主,兼营畜牧。关于寺洼文化的族属,有学者因此初步断定其为羌文化遗存。《括地志》一书中说“陇右、岷、洮以西,羌也”。《后汉书·西羌传》:“河关之西南羌地是也。”河关之西南应包括兰州西南部及青海东部地区,即黄河上游的洮河、大夏河、湟水流域。这些地区恰好是寺洼文化分布最密集的地区。从时间上来看,这一时期正是古代羌人在黄河上游活动的最重要时期。夏鼐先生根据寺洼文化实行火葬的葬式,也推断其属于氐、羌族的原始文化。

临夏地区发现的寺洼文化遗存相对较少,主要以和政县的张家坪和康乐县地寺坪、地乍山遗址最具代表,经过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临夏州文物普查队两次对这些遗址的调查和2008年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在遗址坪暴露有许多陶片和人骨,陶片多为内外施有红色陶衣的夹砂灰陶,可辨器型为马鞍口宽耳小底罐,纹饰有齿状附加堆纹。

就现在对寺洼文化的研究情况来看,学术界暂将寺洼文化分为两个类式(还无定性),一个是发现于洮河流域的寺洼类型,另一个是发现于平凉地区的“安国式”陶器 。

二、寺洼文化陶器特点

寺洼文化陶器以素陶为主,彩陶极为罕见。陶器以夹砂陶为主,陶土中一般掺入粗砂和碎陶末,质地疏松粗糙,因受到烧制材料影响,火候不足,使器物表面局部有灰色和黑灰色斑点。器表颜色以橙黄色和红褐色居多,并常施有红色陶衣。器型主要有罐、鬲、鼎、瓮、豆等,其陶器主要特点是:罐多为马鞍形口沿,颈部都有对称的双耳,深腹下杀,平底,表面多为红褐色,面有褐色斑点,一般不具纹饰,有的仅在耳和颈部有附加的泥条堆纹,作曲线状或指压纹,形制酷似辛店文化陶罐。鬲多为侈口,素面,短腿窄档,乳状空足,有些颈和腹部饰有大双耳,并附有泥条堆纹。鼎,器形较小,鼓身浅腹,下有柱状小足,多以泥质红陶为主。从器形和纹饰看,具有辛店文化的特征。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寺洼文化陶器上饰以的“人”形字附加堆纹和刻画有众多的符号和字形,被学术界认为是汉字的前文字形态。

三、临夏州博物馆馆藏寺洼文化陶器介绍

1. 寺洼文化马鞍口双耳素陶罐(照1)

临夏遗产56660.png

照1  寺洼文化马鞍口双耳素陶罐

高42厘米,口径19.5×16.5厘米,腹径29.5厘米,底径10.5厘米。夹砂陶,马鞍口,束颈,溜肩,口肩部有对称的双肩耳,鼓腹,最大腹径在上部,平底。器形硕大,为寺洼文化典型器物,征收于康乐县莲鹿乡地乍山遗址。

2. 寺洼文化双耳素陶大罐(照2)

临夏遗产56830.png

照2  寺洼文化双耳素陶大罐

高47.8厘米,口径16.6厘米,腹径37.8厘米,底径12厘米。

泥质橙红陶,马鞍口,短颈,溜肩,圆深腹,腹向下急收,平底,口肩部有对称双耳。通体素面,腹中心有一凹窝,边上有刻划十字,器形高大挺拔。1976年从康乐县莲麓乡地寺坪村征集。

3. 寺洼文化马鞍口素陶罐(照3)

临夏遗产57025.png

照3  寺洼文化马鞍口素陶罐

高12.5厘米,口径7.5厘米,腹径10.5厘米,底径4.8厘米。

夹砂陶,马鞍口,短束颈,溜肩,圆鼓腹,平底,口肩有对称双耳。和政县城关乡杜家河出土。

 4. 寺洼文化素陶大鬲(照4)

临夏遗产57136.png

照4  寺洼文化素陶大鬲

 高42.8厘米,口径29.6厘米,足距26厘米。夹砂红陶,大口微侈,粗短颈,圆腹,下接三个乳状分档大袋足,颈腹饰双鋬,上腹饰一圈压印成齿状的附加堆纹,袋足裆中间也饰有人字形附加堆纹,外表留有烟熏痕迹,器形高大粗壮,胎质粗松。1976年从康乐县莲麓乡古龙沟上沟收集。

5.寺洼文化附加堆纹双耳三足素陶鬲(照5)

临夏遗产57369.png

照5  寺洼文化附加堆纹双耳三足素陶鬲

高16.7厘米,口径12.8厘米。夹砂红褐陶,胎质较粗,口微侈,粗短颈,深腹,腹体下接三个肥大分档袋足,足尖高并呈圆锥形。腹部有对称双耳。口沿外缘一周压印成齿状,腹部饰绳纹,袋足裆中间饰一圆乳钉,上有人字形泥条绳纹一条,器形厚重粗犷。1976年康乐县文物普查组从关丰乡花格梁收集。

6. 寺洼文化素陶鼎(照6)

临夏遗产57564.png

照6 寺洼文化素陶鼎

高6.4厘米,口径10.5厘米,足距9.5厘米。泥质橙红陶,直口,溜肩,扁圆腹,腹下饰三个外撇实心柱状足,斜肩上饰有间隔的圆乳钉。1972年广河县文化馆收集。 

7. 寺洼文化三足素陶鼎(照7)

临夏遗产57692.png

照7  寺洼文化三足素陶鼎

口径13厘米,腹径13厘米,高7厘米,泥质红陶,侈口,圆浅腹,腹下接三个实心乳状足。1984年从临夏市征集。

摘录自《临夏遗产》(2017年第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