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究
您当前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学术天地 > 学术研究
张有财:临夏商业谚语折射出的临夏回族商业文化

 临夏商业谚语折射出的临夏回族商业文化


张有财


摘要:在长期的经商过程中,临夏回族商人依据伊斯兰教的相关条例,结合在长期经商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和认识,创制出了一些脍炙人口的商业谚语,本文从经商道德、经商理念、经商技巧、合作经商、经商服务等方面,对临夏商业谚语折射出的临夏回族商业文化进行了解读。

主题词:临夏商业谚语  折射出  临夏回族商业文化

谚语是民间集体创造,广泛流传,言简意赅,并较为定型的艺术语句短语,多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是广大民众丰富智慧和普通经验的规律总结,具有民族性和广泛性,而且一般都是经过口头传下来的。它多是口语形式的通俗易懂的短句或韵语。

临夏古称河州,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历史上为丝绸之路南道和唐蕃古道的要冲,因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临夏回族善于经商的传统,形成了临夏自隋唐以来就成为汉藏贸易的重要商埠和商品集散地。

临夏回族最早的先民是自唐宋以来从阿拉伯、波斯来的商人,这些商人都有丰富的经商经验,元代,随着蒙古大军的西征,大量的中亚、西亚穆斯林被被签发到中国,其中一部分为商人,这些许多人留居临夏,成为其中临夏回族的主要组成部分,清代中叶以后,随着大量内地(晋、陕、豫、鄂等省)客商陆续进入河湟地区,商业竞争加剧,对临夏回族小商小贩形成了严峻的挑战。在无力与外地客商抗衡的情况下,临夏回族商人便开始向气候严寒、外地客商极少涉足的边地藏区发展,他们“用牦牛、骡子驮载着藏区所需用各种货物,携带帐房,骑乘马匹,手执武器,集合成千成百的商队,行走草地,随游牧民族千里经商,以物易物”。这些商业活动沟通了内地与边疆、农区与牧区、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汉族与少数民族的经济联系,在汉族与藏族的商业贸易中发挥着重要的媒介作用。从而也使临夏享有了“中国西部的旱码头”的美誉,至今仍发挥着“进藏门户”的作用。

 在长期的经商过程中,临夏回族商人依据伊斯兰教的相关条例,结合在长期经商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和认识,创制出了一些脍炙人口的商业谚语,这些谚语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临夏回族个体或集体的经商道德、经商理念、经商方式、经商方法、经商态度和经商经验等,成为我国谚语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经商道德篇

临夏是中国回族的重要聚居地,也是中国伊斯兰教经堂教育的中心,伊斯兰教文化氛围十分浓厚,使得回族商人自小深受伊斯兰教教法的影响,《古兰经》、《圣训》中的对商业道德的严格要求和穆罕默德有关商业的教导通过各个清真寺阿訇的宣讲,对临夏回族商人自小潜移默化的产生了极大地影响力,进而形成了追求诚信、买卖公平等临夏回民经商的道德习俗,谚语云:“价秤砣上想编买主,死之后难见真主”。“钱要争里,称秤心实里”。 “四两肉(心),放公当,经商要有好天良”。“价格要争,货物嫑蒙。”这些谚语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临夏回族商人必须遵守的职业道德。同时要求商人在经商致富后要回报社会。“没有富死的回回”,这个谚语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方面,受伊斯兰教教法的制约,临夏回族商人要求做生意必须要做合法的生意,《古兰经》规定:“真主准许买卖,而禁止重利”,“你们不要借诈术而侵蚀别人的财产”,故临夏回族商人禁止放高利贷,一般不做投机生意,与中国儒家倡导的“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道理基本相同。另一方面,商人必须要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和义务,按照伊斯兰教法的要求,经济富裕的回族每年要拿出四十分之一的财物用于扶贫济困等社会公益事业,回报社会,讲求“今后两世兼顾”,奉献社会,不能为富不仁。除此之外,伊斯兰教同时也鼓励回族商人要经常性的舍散财物,尽力帮助弱势群体,这样其财富才能得到真主的保护和后世不受真主的清算。

二、经商理念篇

    经商要善于因地制宜,就是要在空间上寻找最佳商业机会,临夏回族商人在长期的经商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商经验和认识,反映了临夏回族独具特色的经商理念,例如:“好医生门上开药铺,败家子门上开当铺”,“衙门街上写状子,官府门前开馆子”。“糌粑窝里买炒面”“买卖市口上做哩,庄稼时候上做哩”。“买卖人、靠街道,跑的慢了提栲栳”。这些谚语说明了选择经商环境的重要性,如果经商位置选得好,才能有买主,才能事半功倍,盈利连连,相反则可能“身居闹市无人问”,造成不必要的。

三、经商技巧篇

    经商还要因时制宜,就是要在时机上把握最佳商业机会。“汉民过年,回民抓钱”,这些谚语反映了临夏回族商人对经商时机的认识,这是因为,腊月是农历最后的一个月,这个时间汉族中就算一年中最节俭的人,也要在为过节在春节前夕置办一些必备的年货,都有突击花钱购物的动机,而这时汉族商人和其他人一样,也要准备过年,比较忙碌,没有较多的精力来经商,这对回族商人来说,是难得的商机,鼓励回族商人要抢抓一年中这难得一见的商业机遇,备足货,才能财源广进。

    临夏回族商人对于不同规模的生意的盈利方式有着不同的见解,“大买卖要守哩,尕买卖要吼哩”,“杂货忙,布匹闲,薄利多销能挣钱”,“尕买卖针尖削铁,大买卖是铁匠打铁”。“行商跑的快,才有好买卖”。“坐商做的活泛,买主踏破门槛”。

  这些谚语正是说明了行商与坐商之间做买卖方式的区别,从这些谚语中我们可以看到,坐商属于大生意,一般资金雄厚,货物丰富,店面大,在商业竞争中占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但同时这些也极大地限制了使其只能在相对固定的地点经商。而行商属于小生意,本小利薄,货物少,一般不引人注目,但灵活性强,可以采取机动灵活的方式寻找商机,说明要采取具体不同的经商方式,不能死搬硬套,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大买卖袖筒里做哩,尕买卖明说着做哩”,说明了不同买卖选择经商方式的重要性,“大买卖袖筒里做哩”是说大买卖中买卖双方在卖出和买进方面价格分歧较大,同时在交易过程中需要保守秘密,防止别的商人恶性竞争,这就需要经纪人(俗称牙人)从买卖双方中进行促和,而牙人充当了买卖双方重要的中间人的角色,而他们撮合成交的主要方式就是通过与买卖双方在袖筒里捏手指这一特殊方式进行的,其目的避免他人搅局,增强商业隐秘性。捏价过程中,牙人把手缩到自己的袖筒里,与买卖双方在袖筒中通过捏手指,了解双方的价格之差,发挥中介评议的作用,在经过多次捏价后,最后由牙人折中叫价,促成双方交易的成功。随着现代人的袖筒变窄,大多改在衣襟下进行。而“尕买卖明说着做哩”是说小买卖一般本钱小,利润薄,从经济学的角度考虑,公开价格可以节约成本,不需要牙人插足,因为牙人在促成生意成功后还要向买卖双方收取一定的辛苦费。

临夏遗产539293.png

袖筒里的买卖

批评商品的不足之处,往往是将会购买商品的人,“嫌谈的是买主”这则谚语正是道出了临夏回族商人在分辨顾客方面的宝贵经验,这些谚语时代相传,可以让从商经验较少的人在最短的时间内更好的弄清谁才是真正的买主,反映了临夏回族商人从小处看大的精明之处。

  四、服务态度篇

  服务态度是评价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如果服务态度好,就会形成持续旺销的良好局面,如果服务态度差,就会造成经营困难,这类例子在实际生活中比比皆是。“小殷勤,小殷勤,买主来了要高兴”,“仁义仁义,不成的买卖成哩”。

“种庄稼讲节气,做买卖讲和气”,这些谚语反映了临夏回族商人在商业过程中,对顾客笑脸相迎,和气生财重要性,告诫商家要对顾客充分尊重,热情招待,尽力让顾客高兴,同时在经商的过程中,要尽量满足顾客“人人喜欢抬头秤”等爱贪小便宜的虚荣心,让顾客满意, 才能赢得广泛的商机,是现代版“顾客是上帝”的通俗解读。

三、经商教训篇

临夏回族商人在长期的经商过程中,在积累了丰富经验的同时,也深刻总结了一些经验教训,这些在谚语中都有反映。    

借钱、欠账本是商业活动中不可避免的现象,但在要账、还账的过程中,由于个别人的不守信用,就会存在着欠账不还的风险,“借钱笑哈哈,还钱唉呀呀”、“欠账舌头短,要账磨脚板”;

“欠账拍腔子,要账如孙子”。这些谚语通过人们在借钱时、还账时和要账的不同表现,前后态度的巨大变化,生动形象地反映了商业活动中借钱容易还账难、要账难的问题。告诫人们要发生借贷关系时,“借账要忍,还账要狠”“随借随还,再借不难”。

  “拿钱卖个往后看” 、“拿钱买经验”、“隔行不吃利”,“羊毛出在羊身上”、“ 一分钱的一分货,便宜没好货”、“驴价大过马价了”、“搭过三家,赛过行家”,这些谚语告诉人们要在经商活动中,商家要不断的总结经验教训,勤于实践,才能成为一个成功的商人;作为买者,要做到货比三家,不要贪图便宜,保持健康理智的心态购买,才能防止上当受骗。

 四、合作经商篇

合作经商是商业活动中商人在资金、人力不足的情况下的首佳选择,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副作用也不容忽视,临夏谚语中的“买卖好做,联手难搭”,“搭伙求财,越求越窄”,“结疙瘩做买卖,十有九不成”这些谚语反映了合作经商的危害性,这是因为经商初期,为了解决资金、经验和人力不足的问题,往往采取了几个朋友合伙做生意的方式,当生意还在起步阶段的时候,大家都能够同心协力,努力克服困难,共度难关。然而当生意有了起色,带来一定的客观的利益以后,就因为利益或者权利的分配不均衡而产生分歧,进而产生矛盾,如果合作伙伴之间没有绝对的信任,那么这个阶段发生这样的事情往往会产生合伙人的分裂,这种现象直到如今还屡见不鲜。同时在合作经商的过程中,要“亲兄弟明算账”,“钱财的影子是黑的”告诫经商的双方要做到账目清楚,杜绝各种管理上的漏洞,为合作埋下隐患。

五、 勤奋经商篇

商业活动不是一项轻松的事业,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真正的成功者是那些勤勤恳恳的经营者们,在竞争激烈的商海中,努力勤奋是成功的重要保证,“早开门晚搭门,一天多卖一二成”。这些谚语说明了商家要在经商的过程中,保证充足的经商时间,让顾客有更多的时间购买商品。“磨要勤锻,帐要勤算”。反映了在商业活动中要有善于管理、精打细算、压缩成本、量入为出的“小气”,进货、销售、费用、利润,哪一样都离不开算帐。

临夏商业谚语是临夏回族商人长期从事商业活动的经验总结,具有鲜明而浓郁的商业职业特色,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商业交易的内在规律,通俗易懂,语言精炼,富有旋律感和音乐美,大多具有深厚的哲理性和浓郁的文学色彩,其中蕴含的智慧结晶在现代仍闪耀着耀眼的光芒,在今天仍有广泛的指导意义,领会其中的传统文化宝藏,定会明确现代商业的发展之路,让现代的商业更加健康和和谐的发展。

 

参考书目:

    尤努斯·周梦诗 编著 《临夏回族谚语集》  2012年9月出版   中国言实出版社

摘录自《临夏遗产》(2017年第二期)